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movie 板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好雷] 為愛朗讀 The Reader--對人性的深入探討
Aug 21st 2013, 12:30, by youmine

作者youmine (白吐司)

看板movie

標題[好雷] 為愛朗讀 The Reader--對人性的深入探討

時間Wed Aug 21 12:30:38 2013

2008年的片子,最近終於寫完落落長心得 還包含了一些對道德、法律、角色想法的淺見 歡迎大家參考看看 網誌好讀版 http://goo.gl/4YL9C9 -------- 其實剛開始是抱著看勵志片的心態來觀賞(我完全沒看預告片或任何介紹),所以出現一些 18禁的東西時真嚇了一跳。第一次看完時只著重在男女主角的愛情間思考,覺得女主角根 本不愛男主角,而只是利用了他云云;然而查找了諸多心得文之後發現自己想到的面向太 過狹隘,所以又看了好幾遍還買了小說。 片中開頭的時間點是二戰後的德國(1958年),年僅15歲的男主角麥可,在一次偶然機運之 下跟擔任電車剪票員的女主角漢娜(36歲)產生了一段忘年之戀。但這段戀情結束後,麥可 在海德堡大學就讀法律系時,卻在一場審判上發現,漢娜是二次大戰時,屠殺猶太人的幫 兇之一。 漢娜‧施密次 漢娜是個文盲。影片一開始,當她要求麥可讀書給她聽時,我想大部分觀眾都已經猜到了 ,可能與一般文盲不同的是,她雖然無法讀寫,卻對文字所構築的文學世界非常嚮往。 當你認為一個東西「美好」、「高尚」時,同時就產生了「黑暗」、「低等」的對立思維 ,這其實是像光與影一樣一體兩面的。不識字的漢娜越感受到文學的美好,無法讀寫就更 成為一種低劣的標誌,如果這個事實被揭露,她的尊嚴將被自己所崇拜的事物擊垮─「不 識字的人怎麼配得起文學與知識?」就好像有些男生有「長的不帥怎麼能配得上正妹?」 的認知。她只能一邊偷偷欣賞,一邊謹慎小心地隱藏自己的自卑。 雖然書或電影裡都沒有交代漢娜的生長背景,但可以想見的是:因為不識字,所以能選擇 的工作十分有限。而她倔強的性格讓她拒絕接受任何跟讀寫有關的工作。恰逢第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她進了奧許維茲集中營,當一名看守,不只是她,這在當時或許是一件非常自 然的選擇(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是非常高尚的選擇)。 『我是個文盲,但我死都不要讓人發現這件事,因為這實在太羞恥。因此我去做集中營看 守,在裡面我只需要執行命令就好。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猶太人,上面說要讓他們做勞役, 我就叫他們做勞役。有一天集中營滿了,有新的人要來,所以我把一部分的人送去毒氣室 。剛好,那就叫那些要死的人來幫我讀書吧,這樣既不會被發現,又可以聽故事…』 漢娜最活躍的中心思想就是捍衛自己的「看起來是會讀寫」的尊嚴。因此,讓將死的猶太 人享受多一點的溫暖及少一點的勞役,是一種仁慈嗎?將猶太人送入集中營,是「如變態 殺人魔一樣殘忍無人性的」嗎?不是,這只是因為對道德認知的缺乏,所做的選擇而已; 在教堂的火災中也一樣,她唯一的考量就是做好她的工作,其餘的事情都是次要的。這與 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所寫的「平庸之惡」不同,平庸之惡人是了解 執行命令所帶來的殘酷,卻選擇麻木不仁,視而不見;漢娜卻是在有明確的道德認知前, 就被迫要成為納粹的一份子。 了解完了漢娜的處境,那麼,甚麼樣的處置才是正義的呢?如何對戰後的黨羽予以適當的 制裁,以平反猶太人在戰爭中所受的的傷害? 這邊又要問一個很老套的問題:「甚麼是正義?」 經過了維基百科的調查,我暫時得出一個簡潔的結論:「所謂正義,就是適當的分配。」 你做了工作,所以獲得酬勞,你犯了錯,所以接受處罰。這樣分配的終極目標,是人類的 福祉,因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免除忌妒、憤恨、不平,而能邁向和平、快樂、滿足的生 活。法律,則是維持這樣的秩序所需要的工具。法律只是個「工具」,目的就是維持秩序 與公平正義,但不代表法律本身就能實現公平正義。 電影中麥可的同學在審判剛開始時說道:「我覺這很令人興奮,因為它是公平的。」然而 ,在過了幾次開庭後,他激憤地說: 「我覺得這場審判根本就是在轉移視線。我們的父母老師,大家當時都知道有集中營的存 在。我們可以抓幾個集中營的看守來,說他們是有罪的,他們是邪惡的,現在剛好有人寫 了一本書,所以我們審判那幾個人,而其他人沒事!但其實問題是甚麼?問題是你怎麼會 容許那樣的事情發生?以及你知道了之後為什麼不開槍自殺?」 在法庭上,充滿了計謀及不實的聲明,法官聽著被告及原告的證詞,盤算著刑罰的重與輕 。在法庭上,我們無法去探究人性所帶來的傷害,只能單就證詞與事實加以處置。是的, 當時的劊子手的確該受到懲罰,但我們怎麼能用現在的法律去審判當時的合法官員?所謂 惡法亦法,我認為這也是法官該考量的。 之前讀過的一篇電影心得(註1)提到,法國哲學家、猶太人德裡達(Derrida)所言: 「『若一位法官想作出正義的判決,他(或她)便不能自滿於只是引用法律。他(或她) 每次都必須重新發明法律。』也就是說,『在一獨特的情況中重新發明一種正義的關系, 這意味著正義不能被降格為約束、處罰或獎賞的計算。』正確的或合法的事,很可能是不 正義的。」 而最後,法庭顯然沒有對漢娜實現公平的制裁。 (當然,很大的原因是漢娜主動招認自己沒寫過的報告書) 個人認為,正義的實現自在人心。很幸運地,我們生活在許多人正義的最大公約數內,享 受著人權的保護。然而,你心中的正義又會跟他人心中的正義相同嗎?你認為殺了人就該 死,但眾人一起判人死刑,不也是殺人,我們又為什麼不必付出代價呢?為什麼吃牛肉就 可以,吃狗肉就是殘忍?你又想分配甚麼樣的懲罰給吃狗肉的?為了保護多數人,犧牲少 部分的人命,又算是甚麼正義? 或許,我們只能期待我們的法官,做出一個如德里達所言的正義的判決,好說服我們眾人 :這個人得到懲罰了。然而,法官也是人,他也有他的分配標準,那麼這是不是說─除非 我們能期待有一個像包青天般絕對的正義存在,不然永遠無法100%實現正義呢? 麥可‧貝爾格 麥可這個角色有著纖細多思的特質,小說裡面對兩人的互動有更詳盡的解說,大部分的時 間麥可為漢娜讀書,跟她做愛,還要忍受漢娜無常的脾氣,而當兩人吵架之後,麥可都會 因為太害怕失去漢娜而主動道歉,甚至乞求漢娜的原諒。 這樣不對等的狀況久了之後,麥可開始「背叛」漢娜。這裡的「背叛」在書中所提,也不 過就是常跟新朋友出去玩,而不對朋友提及漢娜這個人之類的。小說中還有漢娜走之前, 出現在湖邊探望麥可的情節,而麥可沒有衝過去找她,這樣的「背叛」最後導致了自責, 而且在往後的日子如影隨形地跟著他,「…我甚至懷疑自己開心的記憶是不是真的。但如 果我開始細細追究,強烈的羞愧跟痛苦將接踵而來,而我知道,就算我已經跟漢娜的回憶 說再見,我還是沒能夠戰勝它。」 帶著解不開的心結上了大學法律系,殘酷的是,這道難題在法庭上碰見漢娜之後,又變得 更複雜了。漢娜究竟是冷血的納粹殺人魔?還是當時環境下的受害者? 「我們正試圖去理解。」 麥可在法庭上以及閒暇時間,試著去理解漢娜當時的想法,甚至為此去了一趟集中營,希 望在那裏獲得一個「對於納粹餘黨所該有的態度」的答案。小說多了一個麥可遇到公車司 機的橋段,司機說: 「你認為那些人是因為命令,所以不得不服從,殺了那些猶太人嗎?不…那些人並不是服 從命令,他們只是做著他們的工作,他們不恨猶太人,也沒有要報復他們,就只是冷漠, 冷漠得足以輕輕鬆鬆的殺人。你要跟我說一個人不可能如此冷漠嗎?」 這樣的冷漠跟麻木正是當時大部分德國人都有的特質─「平庸之惡」─因為懶得去思考是 非對錯,只希望過好現在的生活,大部分人選擇麻木自己,漠視被剝奪的人權。 二戰後新世代的孩子,發現自己的父母或親友曾對猶太人如此冷漠之後,情感是非常複雜 的,他們覺得這些人罪無可赦,並以自己身為其關係人為恥。「我有時會忌妒那些與自己 父母斷絕關係的人,至少他們避免了因羞恥帶來的痛苦。但為什麼他們能如此自大地昂首 闊步呢?一個人要如何同時感到羞恥並自以為是地走在街上?或許這一切的作為只是想模 糊焦點─因為他們對父母的愛無可避免地讓他們成為犯罪的同謀?」麥可在書中如此描述 這些同儕。 「如果說我不用因為曾背叛一個罪人而有罪,那我就是因為曾愛上一個罪人而有罪。」 麥可同樣因為愛上納粹餘黨而感到痛苦,雖然他努力的理解,但是不論怎麼樣都會碰到道 德的兩難─一個是站在漢娜的立場,一個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場:「當我努力去理解時,我 就會有一種感覺,即我覺得本來屬於該譴責的罪行變得不再那麼該譴責了。當我像該譴責 的那樣去譴責時,就沒有理解的餘地了。兩者我都想要﹕理解和譴責。但是,兩者都行不 通。」小說這樣表達這種復雜的感情。 當你碰到這樣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甚麼? 麥可的教授明確的點出來了: 「重點並不是你怎麼想,重點是你怎麼做。如果我們無法 從上一代的德國人記取教訓,學這堂課又有甚麼用呢?」 而小說中有一段電影沒有的橋段,麥可去找他的哲學家父親詢問這個問題。他的父親說: 「如果當你知道一件對那個人好,但那個人卻看不見的事實,你必須要做的是把你知道的 告訴他,而不是說給在背後的其他人聽。」 這裡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只差一點點,只要再一點點的勇氣去理解,麥可就可以見到漢娜 ,訴說他當年的不滿與愧疚,以及他對於漢娜的譴責。但是他選擇了迴避。理由可能是他 怕揭穿漢娜是文盲的事實會毀了她,或者他認為罪惡應該受到譴責,而他自己沒有辦法面 對自己的愛人是罪犯的事實。在多重交錯的情感下,他選擇了麻木,麻木這一切,如此一 來,日常生活才有可能繼續下去。 麥可對漢娜的愛真的一點都不留了嗎?我認為不是的。若不是因為愛,他又何必寄出一捲 又一捲的錄音帶給漢娜?若不是因為放不開,他為何再也無法與女人有真誠的感情?愛原 本是釋放一切的渠道,但德國人的罪業橫在中間,阻斷了這條路。 而漢娜真的愛麥可嗎?我認為是的,而她自己一開始也沒意識到這份愛的重要性。一開始 為了維護尊嚴,其他的事情通通可以捨棄,包括工作與愛人;但是後來的漢娜,已經不需 要再堅守這樣東西了(因為她已經學會識字),她只剩下文學與對麥可的愛。本來總是洗刷 乾淨走路有風的漢娜,到後期變成一個不好聞、衣衫襤褸的老女人。「你認為她棄守自己 的原則了嗎?不,我認為她是重新定義了她自己。」獄中看守這樣告訴麥可。 電影的結局與小說的結局是有一點不一樣的。電影中,漢娜就算讀了許多書,態度上還是 一貫的直白、對過去毫不關心。但在小說中,漢娜做了告解:「我覺得從來沒有人能了解 我,既然沒人能了解,那麼他們就不能責備我。唯一能了解的,就是那些已死去的人。過 去我能把他們趕走,但在這邊他們又回來了…」我的理解是,漢娜顯然對於過去的所作所 為有了知覺,並且對麥可審判般的語氣感到不以為然。她意識到這個人也跟法庭上的人一 樣,不理解她。 送走漢娜後,麥可找到了那位在大火中存活的猶太女人,我認為這個人是點醒麥可的關鍵 人物。「如果你想要宣洩,或想讓自己好過一點,請去看文學名著,請去看小說,就是別 去集中營。從集中營,你學不到任何東西。」私以為這邊呼應了麥可從前跑去集中營的事 件,集中營讓他了解了痛苦、邪惡、殘忍的情感,但是學不會一樣能讓一切釋懷東西,那 就是「寬恕」。 一樣是在之前讀的心得(註1)中看到的,有一段我覺得很棒: 「德里達說﹐寬恕“不可能寬恕的”才是寬恕。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寬恕,它的每一次具 體實踐(實現)都會打破原來關於什麼是能寬恕什麼是不能寬恕的經驗和界限(解構寬恕 原來的可能性),就像正義的每一次具體實現都會要求法的重新運用甚至發明(解構法之 運用的原本可能性),就像真正的愛是愛那些超越你並更新你的事物(解構自我的同一性 ) ,否則就只是變相的愛自己(自戀)而已。 無論是寬恕,還是愛與正義,都需要一個超越性的維度,否則就會被日常生活的平庸所吞 沒,或者被罪所壓垮,或者被計算所腐蝕。 」 片末,女人接受了漢娜的茶罐,麥可則向女兒娓娓道出過去。接受,或許就是一個寬恕的 起點。你說為了維護正義,我們要罪人付出代價,我們要好人得到報償,但我突然覺得, 賞罰的公平分配或許不是最大的重點,因為人類福祉的源頭,正是愛、滿足、 包容與寬恕。 本片唯一奇怪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講英文。奇怪,故事背景不是德國嗎?(雖然我知道德國 人的英文很好…)男主角大衛克羅斯甚至其實一開始不會說英文,是為了演這部片才會的。 私心非常喜歡小男主角大衛克羅斯,他把初戀男生的熱情全展現出來了,同時也把一個只 懂得麻木自己的迷茫青年演得很好,就一個剛出道的演員來說,我覺得這樣的表現是非常 出色的。而凱特溫絲蕾也把漢娜詮釋得很到味(覺得她動不動就要生氣XD),光看小說的話 ,其實會對麥可的描述有點難以理解,因為全都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讀者其實很難勾勒漢 娜這個人的外表,只能從互動中了解她的個性。 這是一部很適合去深入探討人性的電影,推薦給大家。(不過要滿18歲喔) 註1:出自大陸網友zerone的心得 http://i.mtime.com/twentyfourlies/blog/16874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87.67

liuchihying:詳細心得文!寫的真好:) 08/21 13:03

Wencube:推~這部真的很好看,心得文寫得很好 08/21 13:15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loks 的頭像
    aploks

    2016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 , 台北日本料理名店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2014

    apl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