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udn兩岸要聞
udn兩岸新聞:真實呈現兩岸三地政治、社會動態,深入探討的兩岸互動往來。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龍門石窟遊 穿越時空之旅
Dec 26th 2013, 06:56

夜間遊龍門石窟,溫暖燈光下,更顯佛陀光華。
圖/本報洛陽龍門傳真
武則天禮佛-龍門石窟重現武則天當年禮佛盛況,遊客如經時光隧道,回到唐朝。
圖/本報洛陽龍門傳真
十三朝古都、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洛陽,其郊外的伊水河畔,有那麼一處地方,用石的堅硬、佛的慈悲,截取了中國歷史一個片段,讓今人可以跨越時空,近距離的觸摸到中國最強盛王朝所留下的印記-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 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北宋等朝,斷續雕造400餘年,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皇家石窟。伊水河畔兩岸南北長達1公里、有2345座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6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石窟開鑿至今,歷經1500多年的風雨;對藝術愛好者、佛教徒、歷史文化研究者而言,這裡是最珍貴的瑰寶、信仰的聖地,以及挖掘不完的歷史遺秘與文化寶藏。

龍門二十品 魏碑書法代表作

龍門二十品,是指在龍門石窟中發現的北魏時期二十方造像記,這些作品被認為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

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從漢隸向唐楷發展的過程中,魏碑體書法是十分重要的中間環節。在龍門石窟中,賓陽洞外的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丹的「伊闕佛龕之碑」,和開元十年補刻的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記」,分別是初、盛唐時期的楷書代表作。

龍門石窟的北魏碑刻,是魏碑體書法的主要代表之一,字體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既有隸書之風骨,又有楷書之神韻。

龍門石窟中的北魏雕刻,大約占東西兩山全部雕刻總數的三分之一,主要有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慈香窯、路洞等。而龍門二十品,就是龍門石窟中著名的二十件北魏碑刻題記,在古陽洞中保存了十九品,在慈香窯中保存了一品。

龍門石窟中的碑刻題記,記載的是佛教信徒為了某種願望,出資開窟龕造像的事蹟。古陽洞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年代最早的一個洞窟,也是北魏皇室發願造像最集中、碑刻題記最多的洞窟,其中的碑刻題記大約在二百品以上,內容豐富。在位列二十品的北海王元祥造像記中,記載了孝文帝「以親禦六旌,南伐蕭逆」為名遷都洛陽的歷史;在楊大眼造像記中,記載了這位戰將的功績和橫掃千軍的氣勢。觀賞這些碑刻,千年前的人物彷彿又重現在我們眼前。

十三朝古都、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洛陽,其郊外的伊水河畔,有那麼一處地方,用石的堅硬、佛的慈悲,截取了中國歷史一個片段,讓今人可以跨越時空,近距離的觸摸到中國最強盛王朝所留下的印記-龍門石窟。
圖/本報洛陽龍門傳真
藥方洞 最早的一部石刻藥方書

佛是慈悲的,佛家弟子以各種方式傳播醫學,不遺餘力,其中以留存至今的龍門石窟藥方洞,最有創意。洞內這一著名的石刻醫方,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石刻藥方書。

藥方洞石窟拱門通道北側的壁面上,有一塊「北齊師道興造像記」,刻於北齊武平六年(575年),碑記中寫著,出資開龕造像,就好象勤栽藥樹,可以解除耳聾眼瞎等疾病痛苦;自此以後,人們便以此為序,在碑的邊沿刻下眾多藥方。

據說,這些石刻藥方的作者,多是唐代禪居於龍門寺院的僧人,他們將收集到的藥方作為一種善事刻在藥方洞,以示大慈大悲,解脫信眾的痛苦,同時借藥方的靈驗,宣揚佛法的神力。據考證,在140例的石刻藥方中,有藥物治療117方、針灸療法23方,藥方用藥173種,製劑方法有丸、散、膏、湯等,用藥方式則有內服、外敷、洗、熏等,可治療瘧疾、反胃、心痛、消咳、瘟疫等40多種疾病。

這些藥方還曾東渡日本,日本古代醫學家丹波康賴在其編著的「醫心方」一書中,就收錄了龍門石刻藥方95例,專門稱之為「龍門方」;近代,日本學者水野清一和長廣敏雄在「龍門石窟的研究」中,又一次全文收錄龍門的石刻藥方。

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
圖/本報洛陽龍門傳真
萬佛洞 一萬五千尊小佛像

龍門石窟最大佛像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而擁有最多佛像的,則是被謄為「萬眾成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萬佛洞。

萬佛洞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西元680年),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

在萬佛洞南北兩壁,層層疊疊的小佛,猶如寫滿漢字的巨著。一萬五千尊小佛像遠看貌似千篇一律,近看卻給人千變萬化之感。這一萬五千尊精雕細刻的小佛像,反映了唐代石刻藝術家的精湛技藝。

萬佛洞南北壁基下方各刻有六個伎樂人,有的吹笛、有的彈箏、有的打腰鼓、有的彈琵琶,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委婉悠揚的樂曲聲中,兩名舞伎翩翩起舞,絢麗的舞裙隨著舞姿在飄逸,顯得瀟灑、優美、舒展,整個浮雕畫面一派喜氣洋洋、歌舞昇平。

大蓮花、護法力士 藝術精湛

萬佛洞的窟頂是一朵淺浮雕的大蓮花,在蓮花外環上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龕」的字樣。大監姚神表,是宮中二品女官,運禪師是僧尼智運禪師。兩位女性把萬佛洞人物造型設計的柔和典雅、細膩傳神,不僅反映當時佛教的繁榮和社會的開放程度,更體現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萬佛洞洞口南北兩側,各有一尊護法力士,形象生動,刻畫入微。中國古代藝術大師充分利用雕刻藝術語言,把力士誇張的肌肉、強健的骨骼刻畫的極富質感,再配以扭胯、曲臂、握拳的姿態,給人一種威武勇猛的護法形象,讓人深感古代藝術的精湛,匠人技藝的高超。

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範例。菩薩通高85公分,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戲劇大師梅蘭芳在編演京劇「洛神」時,對其飾演的洛神總覺的不盡人意。有一天,他遊覽龍門石窟,看到這尊菩薩像時,梅蘭芳眼前驟然一亮;他藉鑒觀音形象,扮演洛神,配以佛塵舞,演出大獲成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loks 的頭像
    aploks

    2016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 , 台北日本料理名店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2014

    apl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