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NOWnews 今日新聞總覽
Latest news from www.nownews.com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thumbnail 歷史探祕/忽必烈劃中軸線 朱元璋毀了元大都
Oct 12th 2013, 09:30, by service.nownews@gmail.com (nownews)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這種玩具風靡世界,它是塑膠積木,靠小朋友動腦動手,拼插出變化無窮的造型。它叫樂高,1932年誕生於丹麥。作為超級樂高控,六歲女孩寶寶最愛的是樂高與建築大師合作的世界著名建築系列。擁有了樂高版古根海姆博物館等一系列經典建築玩具的她,決定在最近給樂高總部寫一封信,『希望他們認真考慮做一套北京建築』,因為『北京什麼都有』,而最酷的是,北京在860年的建都史上,先後有四朝皇帝在這裡執掌江山。

據人民網報導,中國人把皇帝的椅子稱為『龍椅』,自金代遷都北京始,至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名皇帝退位,北京這片豪傑之所安置著四個王朝皇帝的龍椅,堪稱至尊之地。而這些皇帝來自女真族、蒙古族、漢族和滿族這四個民族,他們率領著他們的子民在北京開疆拓土、安居樂業、發展經濟、滋養文化,讓這裡漸漸成為一座融合中華各民族文明精華的包容的城市。

完顏亮遷都開紀元 金中都取法宋都城

城市和人一樣,有命運的軌跡。北京開啟建都史之初,很難說是不是恰好將自己的命運附會於一代梟雄。1149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28歲的完顏亮弒殺金熙宗完顏亶奪取皇位,開始了他短暫的帝王生涯。完顏亮史稱海陵王,在民間文學和鄉村野史中,他是嗜殺成性、驕奢淫逸的暴君。他靠殺人上位,在原來的國都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決計不能高枕無憂,時時要提防宗室貴族發動宮廷政變。這樣,便有了有關他遷都北京的『故事』。『一日宴會間,海陵王問右丞相梁漢臣:「朕栽蓮二百本而俱死,何也?」梁漢臣答曰:「自古江南為橘,江北為枳,非種者不能,蓋地勢然也。上都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蓮。」於是海陵王詔曰:「依卿所請,擇日而遷。」』

《金史》中記載的海陵王完顏亮是極有韜略、胸懷大志且深諳漢文化精髓並精於立法治國,遷都並非兒戲,而是基於他對上京會寧府的『缺陷』有深刻認識。當時的都城偏於一隅,難於有效轄控中原大地,南方的糧食、布匹不能及時供達,且要在運送途中蒙受巨大耗費。而此時早已被滅掉的遼國留下的燕京宮室仍基本保存,無論在地理、經濟乃至規模和形制上,都無疑具備成為最好的新國都的條件。

於是,北京,在1153年,被命名為金中都,掀開了輝煌的都城史。金朝坐鎮北京即金中都的皇帝,自海陵王完顏亮起至1234年即位僅一天便死於亂軍之中、成為亡國之君的金昭宗完顏承麟止。然而,無論對海陵王完顏亮的歷史評價如何毀譽參半,至少,在建設北京這一點上,他勞苦功高。金中都可以說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集大成之作』。海陵王仰慕漢文化,並極力促成女真人的漢化,因此,金中都宮室總體設計仿照北宋都城汴京制度。海陵王修金中都時,還把汴京宮殿中的某些構件拆卸下來直接用於中都宮殿建築,甚至將北宋宮裡的擺件、飾物移置中都宮中。自海陵王遷都築成金中都後,經過了達60年不間斷的營建修繕,金中都『宮闕雄麗,為古今冠』。

海陵王還是一位極有才華的文學家、詩人,金代皇帝的漢文化水平都相當高,但就詩詞的成就而言,以他為最。他的詩詞雄渾遒勁,氣象恢宏,充滿了不為人下的雄霸之氣。他曾寫下『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詩句,極盡豪傑霸氣,志在『天下一家』。儘管時至今日,金中都在北京所剩遺跡並不多,但海陵王的遷都,開啟了北京作為國都的新紀元,功在千秋。

忽必烈劃定中軸線 元大都毀於朱元璋

關於元大都的很多描述出自至今仍在東西方世界流傳卻也飽受質疑的《馬可波羅遊記》。曾經,西方人了解神秘的東方和驍勇的忽必烈,就靠這本書。

在今天的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忽必烈的坐像莊嚴霸氣。在他之前,中國的版圖從未有過那樣遼闊,中國的戰士們也從未有過那樣長的征途。史書記載元朝的『戰績』和疆土:『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

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以族名為國名,稱大蒙古國,忽必烈稱汗後,建年號『中統』,並未另立國名。1271年11月,在建國十多年之後,他的統治地位已逐漸鞏固,才正式建國號『大元』。1272年2月,忽必烈採納他寵信的漢臣劉秉忠的建議,改中都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1273年,大都宮殿建成。次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皇城正殿接受朝賀。自忽必烈至最後一位元順帝的元朝君主,都定居北京並在此履帝王生涯者。趕走了女真人的蒙古族統治者,為北京帶來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和政治、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

建築學家梁思成在《偉大的中軸線》中寫道:『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布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北京的中軸線發軔於金朝,彼時已小有規模,但真正像梁思成所描述的這樣,成為日後北京建築格局規劃的強有力依據,始於忽必烈興建元大都。

 

忽必烈在位期間著力將大都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城市。從城市建築的角度來說,元大都的擁有者忽必烈是蒙古人,總設計師劉秉忠是漢族人,總工程師也黑迭兒是阿拉伯人……。和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樣,忽必烈雖不『能漢語』,但對漢文化、漢族知識精英非常看重。他倚重漢族重臣,也推崇歷史上歷代沿革的漢家皇朝的治國之道。他推動了蒙古族新的文字誕生,這種新型文字因其更加與時俱進而得以實現與其他各民族文字特別是漢語的互譯和交流,促進了大中國的民族融合。

人們常說,君主是人而不是神,文韜武略、胸懷博大如忽必烈,仍有一顆感性的心。盡管坐擁天下,忽必烈的晚年並不幸福,他先是失去了最貼心、最寵愛的皇后察必,隨後,他親自選定的繼承人皇子真金英年早逝。在個人生活紛亂如麻的時候,他部署的一系列遠征遭遇挫折,在日本、在海上、在南亞,他的軍隊不斷受挫。年近80歲時,忽必烈又一次披掛上陣親征進犯和林的蒙古宗王海都。這一次,他已疲憊的身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忽必烈卒於80歲,一世英豪,但他無法預料他一手建立的大元和大都日後的命運。曾經,1283年,忽必烈下令在菜市口刑場(今北京交道口)處死南宋宰相文天祥,因為擔心大都人引火燒城,特意將各處城垣、屋頂的草席撤下。然而到了1368年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的最後時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隊一舉燒毀了元大都。這座曾被描述為黃金鑄就的城市終於蕩然無存,而此時忽必烈永在征途的靈魂唯有隨著他被逐出大都的後代重返他的故鄉蒙古草原。

持續興修十數年 朱棣建造紫禁城

元朝滅亡時的一場大火結束了這個強大帝國在北京的統治,1368年初,出身布衣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即今天的南京登基,國號大明。

明朝16位皇帝,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至明思宗崇禎皇帝自縊於北京景山,14位皇帝與北京結下不解之緣。明朝歷經盛世而後逐漸衰微,其迤邐而來的路程與北京的城市建築史緊密相關。直至今日,紫禁城、天壇、太廟、歷代帝王廟等北京的地標性建築盡皆出於明朝;北京成為象徵封建王權、體現中國帝王九五之尊的天命之地、靈傑之所,並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建築文化、歷史文化遺產,其集大成並磅礡發展,也在明朝。

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稱永樂皇帝的元年,皇帝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自此,開始了長達18年的北京皇家宮殿建設,同時修會通河、疏浚運河以保糧草銀錢貿易的南北暢通。永樂十九年即1421年,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至此,明朝的遷都大政基本完成。

明成祖堪為人中龍鳳,他在位期間可謂盛世,他留下了至今令中國人感喟自豪的兩大政績:其一為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永樂大典》,這是中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十八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其二為建造紫禁城。紫禁城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從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徵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成為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紫禁城經歷了此後的風雲變幻,至今,仍保存明代遺風。

明朝的14位君主中的最後一位明思宗崇禎皇帝,在北京坐皇位17年,其『下場』最為慘烈。北京人說起崇禎皇帝,總會提到煤山的歪脖樹,歷經以訛傳訛,也歷經考證,至今,關於崇禎皇帝的自縊處仍存有各種爭議。崇禎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待到他登基即位,明朝已苟延殘喘。西元1644年甲申年農曆三月十九日這一天,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大明王朝的亡國祭日。自此,又一個王朝的背影在北京這片土地上漸行漸遠。

 

乾隆皇帝下江南 天下園林聚京師

一條貫穿北京的中軸線將這座城市清晰地『規制』起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壇台四環。中國典籍《呂氏春秋》中有言:『于天下之中而立國,於國之中而立宮,於宮之中而立廟。』這也是北京作為幾代都城營建的原則。北京的中軸線,被尊為王者之軸,或許也包含著沿此軸線上行至九重宮殿覲見皇帝之意。

歷史從來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北京這座城市的命運線和歷代帝王的命運線充滿吊詭地相輔相成。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大清帝國自14歲親政的順治皇帝起至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止,在北京的中軸線上、紫禁城內安放了10把龍椅。和其他朝代一樣,清朝在200多年的統治中有過輝煌的太平盛世,例如人們耳熟能詳的康乾盛世。和之前的金朝女真族皇帝、元朝蒙古族皇帝一樣,清朝的皇帝們極為推崇漢文化,並且積極促進華夏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在爭取漢人地主、提高漢官權力、重用漢官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努力。同時他也是一位積極學習漢族文化的、勤勉的『學生』。更為『國際化』的是,順治皇帝遇見了來自德意志的傳教士湯若望,尊其為『瑪法』即漢族所稱爺爺,向湯若望請教有關天文曆算、社會人生等各種問題。湯若望在順治皇帝的心目中威信最高,順治對他幾乎言聽計從。他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燁為皇太子以繼承帝位,也是採納湯若望的建議。如果說清朝時中國自上而下接受西方的科技文化並開始研習,順治皇帝大概算是得風氣之先。

順治之後的中國,迎來了相當長時間的安定,康熙、雍正至乾隆三位皇帝,也為北京這座城市帶來了在清朝這一時間軸上的最好時光。清朝沿用明紫禁城,繼續沿著中軸線完成進一步的城市規劃。頗具創見的建設發生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儘管彼時為帝國盛世,交通仍不發達,皇帝若想了解民間疾苦、傾聽子民心聲唯有走出深宮親赴民間。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一面微服私訪、查看吏治,一面飽覽中國南方的優美山水和精致園林,並萌生了將天下園林齊聚京師的願望——圓明園、清漪園(今頤和園)次第興建、完善。

變故總以鋼鐵節奏紛至沓來。乾隆皇帝的園林山水仍年年歲歲滿園深淺色鮮花次第開,清帝國則被歷史的巨手推到了覆滅的邊緣,並最終以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而告終。退位時,溥儀年僅6歲,由隆裕皇后代為下詔。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在他的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中記錄了末代皇帝和平退位時與民國政府達成的條件,諸如皇帝辭位後,尊號仍存不廢,歲用四百萬元由中華民國撥用,暫居紫禁城,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等。至此,從順治帝入主中原起延續了268年的清朝統治宣告結束。

◆相關鏈結◆

歷代帝王廟 時至今日,北京流傳著『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的民諺。這個神奇所在,便是今天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路北、修建於明朝嘉靖九年即1530年的歷代帝王廟。歷代帝王廟是目前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祭祀歷代帝王的皇家壇廟,其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成為皇帝親自祭祀的京城三大皇家大廟宇之一。按照嘉靖皇帝修建帝王廟的意願,這裡供奉著中國自三皇五帝以來的歷代皇帝和或參與開國或輔佐守業的歷代先賢。自嘉靖修建完成歷代帝王廟至清末的380年間,在這裡至少舉行過662次祭祀大典。

關鍵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loks 的頭像
    aploks

    2016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 , 台北日本料理名店 , 台北日本料理吃到飽推薦 , 台北日本料理推薦2014

    apl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