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7-18 18:11:57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指出,半導體技術走向系統化,整合不同晶片堆疊而成的2.5D/3D IC將成為主流發展趨勢,而目前2.5D IC發展更已箭在弦上,從設計工具、製造、封裝測試等所有流程的解決方案大致已準備就緒,今年最重要的課題即在於如何提升其量產能力,預估2014年2.5D IC將正式進入量產。
2.5D IC技術目前被半導體產業定義為過渡技術,在於3D晶片的TSV(矽鑽孔)異質堆疊尚需克服散熱、晶片運作等問題,而2.5D IC的生產方式,則是讓晶粒(die)之間採平行排列、並以Interposer(矽中介層)作為連結,縮短訊號傳輸時間、提升效能,因此2.5D晶片製程的成熟,也被視為實現3D晶片生產的前哨站。
SEMI引述TechNavio日前公布的分析預測指出,2012至2016年全球3D IC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9.7%,隨著行動運算裝置的記憶體需求大幅增加,3D IC可以改善記憶體產品的效能表現與可靠度,並可協助減低成本與縮小產品尺寸,成就其成為未來趨勢。
現今全球包括台積電(2330)、日月光(2311)、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三星電子、爾必達、美光(Micron)、Global Foundries、IBM、Intel等多家公司都已陸續投入2.5D與3D IC的研發與生產。
全球3D IC市場因多晶片封裝技術需求的增加而倍受矚目。SEMI指出,全球3D IC市場中一項主要的技術趨勢就是多晶片封裝,在此技術趨勢引領下,可將更多電晶體封裝在單一的3D IC內,增強記憶體與處理器間的溝通,對於新一代的記憶體應用方案甚為重要。
就技術上而言,多晶片封裝透過整合與堆疊設計,將2種以上的記憶體晶片封裝在同1個球閘陣列封裝(BGA)體,比起2顆薄型小尺寸封裝(TSOP),可節省近70%空間。由於該技術對於2.5D與3D IC市場的成長至關重要,多晶片封裝技術料將成為未來的應用主流技術之一。
今年SEMI舉辦的SiP Global Summit(系統級封測國際高峰論壇)將於9月5-6日間舉行,與台灣最大半導體專業展覽SEMICON Taiwan 2013(國際半導體展)同期登場,邀請了台積電、日月光、矽品(2325)、欣興(3037)、Amkor、Qualcomm、STATS ChipPAC等大廠,分享2.5D 及3D IC與內埋式元件技術觀點與最新發展成果。
SEMI台灣暨東南亞區總裁曹世綸表示,2.5D及3D IC製程解決方案已經逐漸成熟,產業界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量產能力如何提升。業界預估,明後年3D IC可望正式進入量產,而正式進入量產則仍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資訊分享與跨產業鏈對話是2.5D 及3D IC市場成熟的必要條件,透過SiP Global Summit,可以協助台灣業者檢視2.5D 及3D IC技術市場的成熟度與完整性,掌握半導體產業先機。